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渔业养殖

乌鳢(黑鱼)的混养关键技术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天天

  混养的乌鳢为搭配品种。利用乌鳢爱吃鱼的一面,消灭池中的野杂鱼,化害为利。因此乌鳢的规格应小于池中养殖的经济鱼类,不能等于或大于其他养殖经济鱼类的1/3,否则会被乌鳢吃掉。就是乌鳢同种的出现大小悬殊,也出现大吃小的现象。乌鳢不耐高温,喜欢躲在草丛中捕捉过往的鱼儿,因此立夏后要在池中种置水葫芦等浮水植物,所占面积应为十分之一左右,不宜过多。 乌鳢在夏花阶段,活动能力不强,在养殖池中不能留有水草,因为水草往往将鱼苗困留,影响吃食,妨碍生长,出现体弱或个体太小,反而被同伴吃掉,或相互撕杀而患水霉等病。 

  鱼饵应选鲜活料,腐烂变质的不能喂,有时会被乌鳢丢弃,有时会造成鱼得病。为了保证有充足的小型鱼饵,可常施肥,保持透明度为25厘米,培育良好的浮游生物,促进野杂鱼尽快长大,促进它们多次繁殖。 

  乌鳢个体越大,所需鱼饵越多,产值回报越低。因此,当乌鳢长到上市标准时,尽快起捕出售。捕大留小,捕大补小。混养投放量为:每667平方米水面根据野杂鱼生产量,酌情投放15尾左右。盛产野杂鱼的池塘可多放乌鳢。 

  乌鳢的病害以水霉病和白皮病多见。得病原因是互相残杀受伤,造成细菌感染所致。如不受伤,它很难得病。互相残杀的原因是饵料不足,鱼为食亡或伤。 

  饵料充足长得快,饵料不足打起来; 

  不死则病二合一,白皮水霉常青睐。 

  主养鱼池当配角,吞食杂鱼功劳多; 

  消灭耗饵氧杂鱼,减少鱼病好效果。

相关阅读

提起一种水生生物,估计不少人会不由自主地起鸡皮疙瘩:柔软的褐色身子,一般1.5厘米长,它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吸附在你的腿肚上,扯下便是淋漓的鲜血水田里是它的乐园,池塘里偶尔也能看[详细]
鱼塘边,鱼老大余德胜将一把把青草投入鱼塘,只见水面顿时热闹起来,成群的鱼儿围了过来。 走在鱼塘边,看不到什么鱼,余德胜说,只有到喂食的时候鱼儿才会出现。这鱼和人一样,生活也得[详细]
今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锈斑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锈斑蟳人工亲蟹培育与苗种繁育。10月14日,项目现场验收会在[详细]
图为周国祥正在查看对虾生长情况。 现在,只要走进丁堰镇夏圩村就能看到一座座大棚和满脸喜悦忙碌着的人。这并不是大棚果蔬收获的现场,而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大棚的日常巡视。谁[详细]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港湾125个,深水岸线居全国首位;海岛2200多个,居全国第二;近海生物种类居全国前列,发展海[详细]
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网站简介 法律顾问 维权指引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