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 财经 > 机构观点

“爆款”产品再现江湖 基金发行“马太效应”凸显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红

A股市场震荡加剧,但投资者追捧好基金的热情丝毫不减。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短短两天,汇添富智能制造股基的首募金额已经超过30亿元。

不过,在“爆款”基金频现的当下,依旧有不少基金延长募集期,甚至依靠“帮忙资金”才得以成立。业内人士认为,随着投资者及销售渠道的逐步成熟,基金发行的“马太效应”将更加明显。

发行市场“冰火两重天”

4月18日,汇添富智能制造基金进入发行期。记者从相关渠道人士处获悉,发行首日该基金的首募金额就接近30亿元。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今年以来,新基金发行市场已经出现多只“爆款”产品。其中,兴全合宜混合型基金一天募集金额达到327亿元,嘉实核心优势股票、广发沪港深龙头混合、华夏稳盛混合、东方红创新优选定开混合基金等多只权益类基金首募规模超过50亿元。

“爆款”产品频现并不意味着新基金发行市场全面回暖。一位渠道人士透露,目前依旧有不少基金延长募集期,部分基金甚至需要找“帮忙资金”才能成立。

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2018年以来,发行成立了214只基金,只有21只基金发行份额超过30亿元,其中权益类基金11只,占比仅为5%。首募金额在5亿元以下的占比高达32%,有多达46只基金延长了募集期。

多因素造就“爆款”产品

业内人士认为,背靠大型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效应以及历史业绩优异等,均是造就“爆款”基金的原因。投资者及销售渠道逐步走向成熟也是造成基金发行冷暖迥异的因素。

“爆款”基金的背后,多数有老牌基金公司的品牌与基金经理良好业绩作支撑,基金公司长期打造的明星基金经理以及明星基金效应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知和信任。例如,汇添富智能制造的拟任基金经理赵鹏飞被称为“选股猎手”,具有10年从业经验,且业绩持续优异。

沪上一家大型基金公司人士对记者表示,过去渠道销售往往是销售导向型,靠高佣金、高激励卖基金,但现在的银行渠道会更加注重客户的投资体验。基金赚了钱,基民却不赚钱,是一直以来困扰行业发展的“痛点”。

相关阅读

国华人寿等5险企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虽高于100%,但低于120%,或进入银保监会重点核查线。随着寿险公司今年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备受监管关注的偿付能力数据也随之出炉。[详细]
5月2日下午,江苏网贷平台(P2P)沃时贷在官网发布“关于停止线上运营的公告”。公告称,5月2日起,停止线上平台运营,不再发布借款标的,且新、老平台都将停止回款,同时为投资[详细]
在公募基金的20年发展历史中,有一家成立10年的基金公司,以稳健的经营风格、严格的风险控制、出色的投资业绩以及逾5000亿元的资产管理规模,成长为行业的中坚力量。“一直[详细]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5月3日,国内互联网保险第三方平台慧择网发布了《“90后”保险大数据报告》。《报告》发现,“90后”平均持有4张保单,并且自主筛选能[详细]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黄蕾)5月1日起,太平人寿客户理赔无需再“跑腿”,足不出户即可享受“秒赔”服务。“秒赔”是一项可在线上完成理赔申请、影像[详细]
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网站简介 法律顾问 维权指引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