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报道】大咖云集,搅动沪江风雷;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2016年12月29日,汇聚了美的、海尔、格力、创维、海信等家电一线品牌,苏宁、国美等渠道商,上海市社科院、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等权威学术机构和政府主管单位,由上海交电家电商业行业协会主办,以“新供给、新路径、新零售”为主题的2016上海家电行业高峰论坛在上海青松城大酒店举行。以下是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张晖明上的论坛演讲摘录整理。
复旦大学企业研究所所长 张晖明
我先送大家一句话,“大格局决定大结局”。所谓大格局,无非是你胸有格局,顺应趋势和规律,你才能踩在节拍上。今天做实体的碰到非常头疼的一个问题是,领先一步是先进,领先两步可能是先烈,这就是企业管理者如何掌握节拍的问题。
这个世界在变,表现出什么趋势呢?我概括了一个一个农耕时代、工业化时代、信息化时代、数字化时代的特点。从传统的鸿雁传书到今天的移动互联,移动互联对网商而言可能是一个结算手段,但实际上互联网是一个新兴基础设施。它类似于过去的电话,过去的高速公路,过去的机场,问题是它是在一个虚拟世界里面,可以把机场、高速公路和所有的通讯关系都连接在一起,使得我们每一个人随时随地互联,这就是移动互联的特质。我们的生产方式要变,今天我们的生产必须是透明的,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内生的,不是外部贴的一个标签,是企业到工商部门去做登记的时候,你给社会做出的承诺。
德国有一个大众的透明工厂,可以让你看到整个生产过程;同样,在消费场合,我们每一个消费者都需要明明白白的消费,这就是今天的生活状态。在这种新生产方式和新消费方式不断变化当中,不管从事生产也好,从事销售也好,你只能顺规律而为。
今天的移动互联的背后,是以大数据为支撑的,我们可以借助于云技术,借助于物联网技术,借助于平台经济的整合能力,做其他的所谓增值性的服务收益,平台自身可以大大节约社会在生产当中供需关系的成本。
社会发展潮流本身也有四化,表现为全球化、市场化、自由化和多元化,这种四化并行对于我们做生产的、做营销的一定会带来变化。今天,我们每个人都是互联网的终端,手机成为你的第六器官。今天的人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人,手机成为你身体的组成部分,而且你自己也是这个网络里的一个节点。有人说我不用手机,对不起,你不用手机,你出门就在探头的覆盖下,你离不开网络。
因此我们要考虑这种内容和基础设施环境的变化,去重新构想你的商务模式,重新构想你的产品设计,重新构想你的产品的功能等等。
今天是一个开放的背景,是一个合作共赢的背景,整个商业世界已经不是大鱼吃掉小鱼,而是快鱼吃掉慢鱼,今天的商业规则已经完全变了。传统的你死我活的竞争方式已经被覆盖,表现为全球资源的整合。
我们再看消费行为的变化,我们作为一个自然人,过去更多的是为了衣蔽体、食果腹,但是今天远远不是这个问题了。今天是我们在吃饱的情况下,思考如何吃好,我们的消费特点已经从传统的物理的感受进化到精神心理的感受,更多地强调精神的满足比物理的满足更重要,我们的消费行为表现为重质量、讲安全、弱价格敏感性,在某些情况下甚至越贵越好卖。
最后回到我们企业自身的发展潮流来看,传统的跑马圈地式、填补空白短缺的发展模式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需要你安营扎寨,走规模的路、技术的路、品牌的路,培育自身的核心竞争能力。尤其是消费者消费能力很强的背景下,个性化、定制和智能制造已经成为潮流。所以,企业的经营模式,从传统的产品经营走向资本经营,从追求利润走向了追求口碑、品牌,以至于企业生存背后还需要强调企业精神。
这是我从潮流背景结合企业发展的环境来解剖问题,接下来,我们怎样顺应移动互联,顺应消费者的心理满足,顺应数字化,通过对这好几对关系的处理,使得我们企业在新常态背景下比过去活得更好。
家电产业围绕着吃穿住用行的变化,一直是伴随着科技的进步而向前发展的。家电产品围绕着人的生存、生活、衣食住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内容,呈现出多样化、系列化、便捷化、精密集成微型化、智能化潮流趋势,使人们从繁重、烦碎、费时的家务劳动中解放出来。所以科技的进步是不断培养人们的享受意识的,是培养懒汉的。
如果我们知道这种规律的话,就要辩证地处理企业发展面临的矛盾。首先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市场导向,乔布斯他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他是生产导向,影响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制造市场,制造潮流。所以从传统的市场导向的组织生产,还是创意设计生产引领消费,乔布斯和苹果就是这么做的。
同样,我们如何辩证的处理规模化、标准化与专业特色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大生产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率,但是今天人们的消费行为变了,他要讲个性,因此大规模制造怎样与专业特色、多样性相伴随,这两者之间关系怎么处理。大家都知道,你要去欧洲买汽车,你要根据样车特点去订货,两个月以后交货,它涉及到一系列的数字化技术,涉及到车间里的物流技术,涉及到整个的交货、生产过程的结算关系等非常复杂的商务模式和结算关系,这恰恰是我们今天做家电产品的企业必须要学习的。
今天,我们在“互联网+”和“+互联网”之间面临困惑。“互联网+”是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的企业自身如何选择发展战略问题,“+互联网”是现有生产能力基础上运用互联网工具手段问题,那只是个经营策略问题。因此,我们今天做营销的,或者做生产加工的,碰到一个非常头疼的问题,线上和线下是什么关系?
家电产品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标准化,越是标准化的东西越是便利于网上营销,正是这样,京东才是从以家电销售为突破,以物流能力的强大功能支撑,把线下的百货商店搬到线上去,这是京东的发展模式。阿里的发展模式是做一个平台,卖的和买的都到这个平台上来。今天京东做了线上,已经开始考虑走向线下;马云做线上线下的供求撮合,已经跟苏宁合作了。
这是我们企业面对的几对关系,在分析了这样几对关系的背景下,我们才能真正回到以人为本,去推动从技术导向、市场导向转向消费者行为导向。
家电业必须转移战略的出发点,回到以人的消费为主导的战略设计上来,重新设计你的战略,所以就有了基于客户关系管理、重视消费终端数据资源开发问题,就有了跨界融合、组合营销、结伴前行问题。我们过去都是单打独斗的,今天,买保险的人可能与家电相关,在饭店吃饭的人可能也跟家电相关,在机场出行的人可能也与家电相关,这都是与人的行为相关联的事情。
所以我们怎么从传统的技术主导,走向融技术与人的消费行为的行为主导,去设计我们企业的发展战略,解决好文化需求与消费者心理需求,引导消费者选择。
最后,我归结一下我们的发展模式,大概是十个化,叫产业化、规模化、电商化、直供化、会员化、连锁化、积分化、数字化、有机绿色化和职工健康化、情商化、品牌化。归结起来就是以规模、渠道、品牌、文化整合市场,走向未来。
(本网报道编辑整理,如有疏漏不妥之处,以本人现场原话为准)
相关阅读
最新阅读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