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沅江绿水清波
——湖南沅陵县禁捕退捕真抓实干工作纪实
摘要:万里长江的生态环境,关乎亿万人民福祉,关乎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作为长江支流的千里沅江,当前,一场旨在保护与修复母亲河生态的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正在进行。沅陵县县委、县政府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长江流域“十年禁渔”要求,迅速行动,在“全面退、稳妥转、严监管” 等方面多措并举。一是扛起主体责任,落实政治任务;二是抓住关键环节,做到措施到位;三是持续抓深做实,确保铁令生威;四是执法服务同行,守护沅江绿水。取得了阶段成果。
扛起主体责任,落实政治任务
长江禁捕退捕启动以来,湖南省沅陵县委、县政府扛起主体责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批示精神,并多次召开会议,对长江支流沅江(沅陵段)禁捕退捕进行研究部署。高位推动并完成了“网箱上岸”、“趸船上岸”、“禁捕退捕”专项治理工作。
强化组织领导。从2017年开始,先后成立了“网箱上岸工作领导小组”、“趸船上岸工作领导小组”、“禁捕退捕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出台了《沅陵县网箱上岸工作实施方案》《沅陵县趸船上岸工作实施方案》《沅陵县禁捕退捕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工作任务、措施及保障。构建了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挂帅,各乡镇联乡领导分片负责,县直单位、乡村联动发力的工作格局。为确保真抓实干落到实处,今年初,该县还专门成立由县委分管副书记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农业农村、河长办、公安、财政、市场监管等相关单位及各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禁捕退捕真抓实干工作专班,印发了《沅陵县禁捕退捕真抓实干工作方案》。
建立长效机制。沅陵县先后制定出台了《关于沅江流域沅陵段禁捕的通告》、《沅陵县休闲垂钓管理暂行办法》、《沅陵县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捕退捕工作管理的措施》、《沅陵县禁捕执法网格化管理工作方案》,拟定了《沅陵县生态渔业发展方案》、《沅陵县智慧渔政建设方案》,并将禁捕工作纳入了政府年度绩效考核,完成“清船、清网、清江、清库、清市”和“无捕捞船只、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行为、无非法渔获物买卖”五清五无任务。
落实问效追责。建立红黄牌预警问责管理制度,县禁捕办对成员单位和所有乡镇每季度开展一次督查,进行排名打分,排名后三的单位和乡镇记黄牌,并将打分结果计入年底综合绩效考核。2021年初来共对18个工作落实不力的单位负责人给予记黄牌处理,后经核查整改到位,又全部予以摘牌。
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措施到位
禁捕退捕是一场硬仗。要如期打赢,必须聚焦目标任务,抓住重要环节,落实好关键举措。沅陵县围绕“有序退出、稳定保障、严格执法、长效监管”目标,完成“清船、清网、清江、清库、清市”和“无捕捞船只、无捕捞网具、无捕捞渔民、无捕捞行为、无非法渔获物买卖”五清五无任务。狠抓住关键环节,强化措施到位,确保“退得出、稳得住、能发展”。
法规宣传入人心。沅陵县从加强宣传入手,常态化开展禁捕法律法规和政策电视台、“村村响”广播坚持每天播放《渔业法》、《长江保护法》关于禁捕退捕章节内容,单位、企业及门店电子显示频滚动播放禁捕退捕政策,宣传车长年巡回播放制作的禁捕音频资料,宣传牌、宣传单、宣传横幅、宣传标语覆盖到全县所有乡、村、组;印制《禁捕退捕告知书》发放到所有退捕渔民,县妇联、共青团、联合工会、工商联共同发起《禁渔禁捕倡议书》,编制禁捕退捕政策法规知识进学校、进课堂,营造禁捕氛围,形成了人人皆知、长幼传承的社会共识。同时创建 “沅陵禁捕”公众号,宣传政策、反映工作动态、搭建互通平台,构建全民参与的禁捕退捕大格局,群策群力,和衷共济打赢“十年禁渔”持久战。
现场监管底数明。2021年1月1日零时起,沅陵在全县沅水、酉水主干流及支流范围全面禁渔禁捕。3月份又出台了《关于规范垂钓行为的管理办法》,并发布了《通告》,进一步约束和规范垂钓行为,禁止生产性捕捞。同时对全县3819只农用船舶全部签订“不涉渔承诺书”,一经发现,没收船只,所有渔具店签订“不生产和销售违规网具、渔具承诺书”,所有渔产品交易企业、门店签订“不经营河鱼、江鲜承诺书”,所有酒店、餐饮店签订“不制作、销售河鱼、江鲜菜肴承诺书”,一经发现,没收相关渔获物,并停业限期整顿。
雷霆出击显成效。沅陵县严格按政策要求、标准程序,精准摸排网箱养殖户1468户5890人,养殖面积104万平方米,趸船51只,通过申报、评议、比对、审定、公示,精准识别应退捕渔民350户、663人,应退捕渔船 392只。通过宣传发动、逐户劝导、强力推进、集中攻坚、雷霆行动多轮次工作,全县已取缔网箱104万平方米、养殖棚2.97万平方米、垂钓棚4.96万平方米、垂钓平台3.36万平方米。采取养殖户自行销售与政府促销相结合的方式,共销售存鱼1.6万吨。51只趸船全部上岸并拆解。应退捕的 350 户渔民全部签订退铺协议,原发放的295本捕捞船证全部回收、原在册登记的392艘渔船全部清收并拆解,回收网具约380吨,处置“三无船舶”719艘,做到了渔民清退、江面清船清网。
服务转型发展,着力安置保障
如今,在沅水,酉水河面,渔船不见了,渔民上岸了,生活变样了。该县通过“一户一档”“一船一策”做法,拓宽了渔民转产就业渠道,让渔民有就业、能致富、生活好。
政策兑现有保障。为确保退养、退捕渔民基本生活“稳得住”,沅陵县在地方财力紧张的情况下,积极筹措资金兑现退养、退捕渔民各项奖励、补偿政策,累计发放网箱拆除补偿资金1.23亿元,趸船上岸拆解补偿资金1100万元,协议签订奖励资金67.8万元,牌证回收资金87.9万元,渔船渔网评估补偿资金1392.9万元,过渡期生活补助289.92万元,社保补贴2931.9万元,医保补贴6.972万元,安置住房困难户8户,安排低保户42户,对因病、因残特殊困难户刘某、唐圣某、唐玉某争取民政最高额度救济,并发动社会爱心捐助。县直单位及乡镇分别安排663名干部对退捕渔民户进行跟踪服务,保障无一人、一户因退养、退捕致贫。
探索新路促转型。为保障退养、退捕渔民稳妥转业转产,后续“能发展”。沅陵县对退养、退捕渔民中符合就业条件的全部正常劳动力全面落实了“311”就业服务,组织转产技术技能专场培训班15场,点对点服务312人次,其中96名退养、退捕渔民通过培训及考核取得电工、焊工等执业证书并上岗就业。召开企业、渔民对接专场招聘会10场。目前巳实现稳妥转产就业1150人,退捕渔民中有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的就业率为100%。同时积极探索禁捕退捕后渔业发展新路,已引进社会资本发展工厂化流水养殖两家,吸纳退捕渔民和网箱上岸渔民35户入股合作经营。沅陵县与湖南通昇电子共同创办“沅陵镇退捕渔民就业帮扶车间”,就近安置退捕渔民90人稳定就业。退养渔民邓富国,筹措资金400多万元,引进外地企业在陈家滩乡驮子口村创办“渔民就业帮扶车间”,帮助32名退养、退捕渔民实现就业。
社会管理共加强。通过完善县、乡、村三级对退捕渔民责任包保,落实各项退捕政策,做到一季一走访,动态跟踪管理服务。市场监管分片区对渔获物市场销售主体实行一人一店包保,落实承诺责任,原则上做到一月一访。交通运输部门和乡镇共同对农用船舶规范航运行为进行包保,确保其安全,规范航运,杜绝非法捕捞。
持续抓深做实,守护沅江绿水
“十年禁渔”,力度空前;真抓实干,方显成效;直面问题,补齐短板;聚焦重点,持续发力。沅陵县多措并举,禁捕退捕工作持续抓深做实。
联合执法严管查。制定了《沅陵县2021年禁捕退捕三级联动护渔执法方案》,确定每季末后五个工作日为集中联合执法日截止目前,全县共开展禁捕各类专项执法80余次,集中执法3次,联合执法141次。出动执法人员8000多人次,查处非法捕捞行政案件11起,处理涉案人员15人,非法渔获物销售行政案件5起,处理涉案人员3人,刑事案件1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人,确立并办结部督案件1起、省督案件2起。
网格管理精准细。切实加大禁捕工作力度,强化工作责任,形成“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任、人负其责”良好工作格局,在全县范围内实行禁捕执法网格化管理模式。按照全面覆盖、不留空白、边界清晰、便于管理的总体要求,将全县3079.33公里禁捕水域划分为569个网格,实施全域禁捕岸线网格化管理。每段水域实行乡镇主要领导负总责,每个网格明确网格警长、乡镇总护渔长、驻村乡镇领导、村护渔长和护渔员,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智慧渔政”数字化。投入专资完成了全县酉水段、沅水段、沅江段的前期摸底勘查工作,共设计41个前端监控点位,一个监控中心,并与省监控中心联网,共护绿水清波。(苏春生 刘勇 郭宁)
相关阅读
最新阅读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