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马秋生
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格局的不断演变,给基层社会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目标及要求。湖南省沅陵县大合坪乡从区位结构、社会事业经济现状、人文特色等实际出发,始终本着“以人为本”的思想方针,围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积极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不断从“枫桥经验”中吸取养分,以“三源”共治、“三化”同行、“三治”融合为抓手,找准为民服务“小切口”, 推动基层治理大提升,立足主动服务,解决群众身边“小”“散”“碎”“大民生”,形成了“三套服务九项措施”乡村治理模式,牢固树立关口前移超前意识,着力前置防线、前瞻治理、前端控制、前期处置,最大限度把各类风险防范在源头,化解乡村“小治安”,构建社会“大平安”“大和谐”。
一、全民共治,多层次构建服务队伍
(一)搭建乡村综治中心。以党建统领推动治理触角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党委委员、政法委员担任乡级综治中心主任,党建办、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执法大队、村级党组织等负责人任综治中心成员,以“三源共治”工作站为平台,整合群众来访、司法调解、警务服务、平台预警等资源力量,指导协调各级办理矛盾纠纷,疏导群众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堵点问题,定期研判基层治理工作方向,为乡党委决策乡村发展提供建设性意见;村级综治中心主任由村党支部书记担任,不断健全完善党的领导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做到“矛盾不上交、平安不出事、服务不缺位”。
(二)组建“红色家园”驿站。围绕“红军故里白族之乡”大合坪地域特色开展,坚持以党建引领,以服务群众为根本,践行“立足网格、扶危济困、实事求是”为宗旨,在精神文明建设、关爱弱势及留守群体、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等工作中积极开拓、主动作为。驿站“1+1>1”工作模式成为我乡社会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建一支“红色希望”志愿者服务队。整合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委委员、宣传委员担任志愿者服务队队长,从县乡人大代表、村级储备干部、乡村“五老人员”、优秀企业家、有志创业者等人员中筛选组建志愿者数据库,定期走访弱势群体,关爱留守老人及儿童、慰问离退休干部和退役军人,开展公益活动。拓宽党群交流渠道,广纳民智、广聚民力,激发群众群众参与乡村建设、乡村治理。建一支“红色力量”评估服务队。评估服务队设乡综治中心,省人大代表钟芳担任评估服务队长,引非乡村干部人员任评估服务队成员,不定期采用电话和走访等形式对辖区内乡村振兴、危房改造、低保评议、社会治安、纠纷调解等工作进行评估测评。用测评结果来检验开展群众工作产生的效率及温度,进一步夯实群众基础,加深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理解与认同,从根本上减少乡村矛盾的发生机率。
(三)创建平安乡村巡逻队。赋予传统警务工作在新时代背景下新的责任与担当;以乡综治中心为主导,平安乡村巡逻队设辖区派出所,巡逻队20人组成,民警、辅警作为骨干力量,县乡人大代表、民兵、村级储备干部作为后备力量,乡人民政府为其配备1辆5座电动巡逻车、3辆巡逻摩托车。巡逻工作以县道X001为主轴,分网格周期性覆盖全乡各村及自然小组,主动参与村级矛盾收集和化解、道路交通治理、市场秩序维护、消防应急处置、安全生产巡查、森林防灭火、抢险救灾、生态环境、惠民政策及法制宣传、等工作。按照“主动发现、立即上报,有效评估、分类处置,注重效率、严防反弹”的原则,突出源头治理群众身边事,化解矛盾纠纷于萌牙状态,收集百姓呼声,纠正不良社会习气,引导群众从“他治”转化为“自治”。用平安巡逻队贴心服务的“加速度”跑出群众对平安宜居的“满意度”。
二、网络全域,分片区延伸服务平台
把“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作为乡村治理重要考核指标,定期开展动态排查,有效拓展信息收集渠道,主动服务、逐级化解、分类施策、责任到人,把矛盾纠纷化早、化小。不断优化警源建设,结合百姓集中居住地划定三所片区警务室,马鞍潭片区警务室覆盖马鞍潭村、万池潭村、符家山村、双溪村、曹家坪村,大合坪片区警务室覆盖大合坪村、黄狮垭村、团坪村、廖家坪村、茶溪村,七甲溪片区警务室覆盖天井村、荆竹溪村、阳山坪村、壮屋坪村、七甲溪村,各村辅警集中到片区警务室工作。片区警务室明确一名联系民警,分别配置1辆平安巡逻摩托车,整合村综治中心、司法调解、群众来访、警务处置、平安巡逻等职能,依托片区警务室组建三所“平安屋”,乡综治中心对“平安屋”工作落实季度性评估。以网格为基础,向辖区群众推送“大合坪乡为民服务”微信小程序,特别是在外务工人员,开展指尖上服务,在拓宽党群交流渠道的同时,进一步将服务延伸至群众身边,化解纠纷至百姓家门口。
三、合力同心,全方位完善服务机制
2023年,大合坪乡村治理会商机制将得到进一步完善。以“一心两所”为主体,乡党建站、妇联、民政、执法大队、自然资源所、林业站等共同参与,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联席制度。同时,依托“三源”共治为平台把“4+N”(乡综治中心、片区人民法庭、公安派出所、司法所与乡党建站、妇联、民政、执法大队、自然资源所、林业站、片区辅警长、专职村干部)联席会商小组,建立矛盾纠纷流转衔接、联合化解、周排查、月研判、法制宣传、业务培训、季度考核“七项机制”,形成矛盾纠纷源头化解“联动联调、优势互补”的联动会商机制。矛盾纠纷落实四级流转衔接及联合化解;片区警务室会同村级落实矛盾纠纷周排查、周汇报;充分发挥“一心两所”职能,结合普法教育面向广大干群开展法制宣传、业务培训,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在校学生;乡级开展综治月度工作研判、季度考核,完成在聚力攻坚“难点”、“堵点”问题方面决策。通过信息共享、会商研判、精准发力,会商机制发挥重要作用,推动疑难复杂矛盾纠纷事项实现化解,有力维护乡域和谐稳定。
(作者为湖南省沅陵县大合坪乡党委委员、政法委员、人大主席 )
相关阅读
最新阅读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