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 新闻 > 今日关注

金融助老,温情筑基—— 南审“老有所依”实践团队赴三地调研

来源:中国时刻网 责任编辑:王悦

https://img2.danews.cc/upload/ajax/20250811/65c408b99f252cac4539e0f93ff7c850.jpg

  为响应国家金融支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号召,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老有所依”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25年7月3日至7月16日赴江苏南京、贵州遵义、河南周口三地,围绕“跨越代际的养老准备”,聚焦备老群体与老年群体金融需求,开展为期14天的实地调研活动。团队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方式,从银行端与客户端深入了解当下养老金融的现状,探索养老金融面临的挑战与可行对策。

  在银行端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走访了江苏银行南京城东支行、贵州省湄潭县复兴镇农商银行等基层网点,围绕养老金融产品供给、客户服务机制与风险防控流程,与多位客户经理、产品专员和一线柜员进行了深入访谈与实地观察。

  调研发现,各地银行在响应国家养老金融政策方面已初步建立起较为完整的产品体系,涵盖个人养老金账户、定期理财、稳健型基金、养老专属存款等多种产品形式,力求在“保本+流动性+收益”之间实现平衡,满足老龄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然而,在产品设计与落地实施过程中,仍存在明显的“适配断层”问题。多数老年客户对产品说明内容难以理解,面对复杂的操作界面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尤其在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数字化渠道使用方面障碍重重。一线银行工作人员坦言:“很多老人看到界面就犯怵,不敢点、不敢问,我们现在主推的线上理财仍然道阻且长。”这一反馈与调研问卷中“金融服务障碍感”一项高度一致,反映出当前金融产品在表达方式与技术路径上尚未完全“适老”。

  在客户端调研方面,团队成员孙梦玲、涂蓉、江坤博深入家乡,开展面对面问卷发放与入户访谈,切身感受到城乡居民在养老金融中的不同焦虑与现实困境。留守老人的茫然眼神、村干部的无奈倾诉、银行网点的服务短板,拼凑出城乡金融鸿沟的具象。农村独居老人普遍金融知识匮乏,不少人对银行理财产品充满戒备心理,更倾向于将积蓄现金储存在家中。而处于“上有老下有小”夹心层的备老群体,则一边焦虑父母的医疗保障,一边纠结自身的养老储备,常常陷入“想投却不敢投”“知道重要但不敢尝试”的矛盾心态。团队成员涂蓉有感而发:“那些沾着泥土的存折、被手指磨旧的社保卡,还有老人们欲言又止的眼神,都在诉说着一个朴素的需求:养老的钱,得放得稳、用得顺、靠得住。”

  此次为期14天的养老金融调研,不仅让“老有所依”团队成员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养老金融服务的现实图景,也深刻体会到金融专业知识在民生场景中的实际温度。从银行前台到乡村农户,从产品设计理念到服务使用感知,从制度逻辑到群众话语,调研的每一步都在缩短“文件上的政策”与“生活中的需求”之间的距离。此次社会实践证实了填补服务鸿沟的可行性、创造了代际协同的创新模式,使金融能力代际传递成为可能,为破解“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添砖加瓦。团队会更加努力,让金融惠民不仅是文件里的概念,更能变成穿透山路、走进老人掌心的温度。

  指导老师:陈金至、傅顺

  文字作者:戴天昂、苗李阡墨、王辰军

  图片作者:南京审计大学“老有所依”社会实践小分队

相关阅读

  为响应国家金融支持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号召,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老有所依”社会实践小分队于2025年7月3日至7月16日赴江苏南京、贵州遵义、河南周口[详细]
香港,2025年8月1日讯——香港建造业议会(议会)致力推动业界创新求变,今年首举办“建筑机械人比赛暨展览”活动(比赛暨展览),由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发展局与广东[详细]
“家驻守”是全球首个更符合中式烹饪习惯的厨房AI主动安全系统。[详细]
  自2016年07月25日成立以来,益之洋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扎根川渝、辐射西藏,在建筑材料领域精耕细作,成长为集新型建筑材料制造、新材料技术推广服务、建材销售及混凝土[详细]
2025年7月1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顺利浇筑完成,葛兰瑞克大健康科技产业基地主体结构正式封顶。项目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新民片区同宏路与塘柑路交叉口西南侧地块,是葛[详细]
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网站简介 法律顾问 维权指引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