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渔业养殖

泥鳅繁殖与苗种培育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小
    泥鳅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强,饲料来源广,在池塘、坑塘、稻田中都能养殖。泥鳅属底栖小型经济鱼类,在2龄时性成熟,开始产卵。成熟的雌鳅肚大腹圆,胸鳍圆滑,个体大于雄鳅。泥鳅的生殖期一般在4~8月份。5月下旬到6月下旬,水温25℃左右时,是产卵盛期。用作繁殖的亲鱼,要选择体色正常、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雌鳅最好选体长15厘米以上、体重30克以上、腹部膨大的个体。 自然繁殖 泥鳅的自然繁殖方法简便,可于开春后,修整好鱼池,用生石灰消毒,然后注入新水,待池水药性消失后,将亲鱼按雌雄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平方米水面放300克左右。 当池水温度上升到20℃左右时,就要在池中放置用棕片、柳树须根或水草等做的鱼巢。放置鱼巢后,要经常检查并清洗上面的污物,以免泥鳅产卵时影响卵粒的黏附效果。泥鳅喜在雷雨天或水温突然上升时产卵。产卵多在清晨开始,至上午10时左右结束,产卵过程需20~30分钟。产卵时,亲鱼激烈追逐,高峰时雄鳅以身体缠绕雌鳅前腹部,完成产卵受精过程。产卵后,要及时取出粘有卵粒的鱼巢另池孵化,以防亲鱼吞吃卵粒。同时补放新鱼巢,让未产卵的亲鱼继续产卵。产卵池要防止蛇、蛙、鼠等危害。 人工繁殖 泥鳅的人工繁殖方法与家鱼相同,使用的催产剂种类与剂量按每条雌鳅计,分别为鲤鱼垂体0.5~1个,或青蛙垂体2~3个,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150国际单位,或者类似物(LRH-A)5~10微克,雄鳅剂量减半,溶剂注射量为0.1~0.2毫升,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4号针头注射。注射部位为腹部线和胸鳍与腹鳍之间,也可采用背肌注射,注射时可用湿纱布包着(露出注射部位)。注射后放入产卵池中,此后的工作与自然繁殖相同。在水温20~25℃的条件下,经10~20小时就会******产卵。 人工授精 若采取人工授精,可将已注射催产剂的雌、雄泥鳅分别暂养于小池或网箱中,在水温18~25℃时,经10~15小时,轻压雌鳅腹部有卵粒流出,即可采用干法进行人工授精,操作方法与注意事项均与家鱼相同。卵粒人工授精后随即上巢,方法是,取清水1桶,将鱼巢平铺桶底,然后一人轻轻抖动鱼巢,同时搅动水体,另一人徐徐将卵粒倒入桶中,使卵粒均匀上巢。上巢后再转入孵化池中孵化。 孵化鱼苗 泥鳅的受精卵在水温20~30℃范围内都能正常孵化,一般2天左右可孵出鱼苗。要预先用小容器静水,勤换水(每天2次),每升水放卵400~600粒。孵化时要避免震荡。孵化中可用0.1×10-6的孔雀石绿溶液进行消毒,以防寄生水霉。 鳅苗培育 刚孵出的鳅苗不能自由活动,用头部附着在鱼巢或其他物体上,以卵黄为营养。在池中孵化的鱼苗一般留在原池培育,水深保持在20~30厘米,每平方米以500~1500尾为宜,密度过大时应取出部分鱼苗另池培育。 鳅苗孵出3天后开始摄食。此时应投喂煮熟研碎的蛋黄或鱼粉悬浮液,一日数次,投喂量以1小时内吃完为限。2~3天后,改投水蚤、轮虫、捣碎的丝蚯蚓或蚕蛹等。经l0天左右的培育,鱼苗长到1厘米时即可转入鱼种池中饲养;密度小的可留池培育,过1个月左右鱼苗长到3厘米上下时再转入鱼种池,也可直接放入稻田、池塘或坑塘中进行成鱼饲养。 鱼种培育 鱼种池面积以30~50平方米为宜,放种前要清池消毒,并施基肥培育饵料生物。放种量为每平方米30克(800~1000尾)左右。鱼种下池后半月内投喂粉末状的配合饲料,每天投饲2次,投喂量为鱼种重量的3%~5%。夏季要随时注意水质变化,勤换新水。当鱼种长到10厘米左右,即进入成鱼饲养阶段。  

相关阅读

提起一种水生生物,估计不少人会不由自主地起鸡皮疙瘩:柔软的褐色身子,一般1.5厘米长,它会神不知鬼不觉地吸附在你的腿肚上,扯下便是淋漓的鲜血水田里是它的乐园,池塘里偶尔也能看[详细]
鱼塘边,鱼老大余德胜将一把把青草投入鱼塘,只见水面顿时热闹起来,成群的鱼儿围了过来。 走在鱼塘边,看不到什么鱼,余德胜说,只有到喂食的时候鱼儿才会出现。这鱼和人一样,生活也得[详细]
今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承担的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锈斑蟳人工育苗技术研究项目取得重大突破,成功实现了锈斑蟳人工亲蟹培育与苗种繁育。10月14日,项目现场验收会在[详细]
图为周国祥正在查看对虾生长情况。 现在,只要走进丁堰镇夏圩村就能看到一座座大棚和满脸喜悦忙碌着的人。这并不是大棚果蔬收获的现场,而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大棚的日常巡视。谁[详细]
福建是海洋大省,海域面积13.6万平方公里,比陆地面积大12.4%;海岸线长3752公里,居全国第二;港湾125个,深水岸线居全国首位;海岛2200多个,居全国第二;近海生物种类居全国前列,发展海[详细]
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网站简介 法律顾问 维权指引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