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您的位置:首页 > 农业 > 综合技术

2012年临县枣树减产的原因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柯

  2012年,临县主要红枣生产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产,如碛口镇焉头、白家山、下塔上等村,减产程度达到80%,克虎镇崔家垛村的苗家焉至薛家垛一带数百亩枣园几乎绝收,兔坂镇三元、薛家洼等村的山梁上和背阴地减产程度达到40%以上。为此,做了深入细致的调查了解,现将临县枣树减产的原因和增产措施分析如下。

  1枣树减产的原因

  1.1花期气温比往年偏低,影响坐果

  枣树日平均气温达到22~25 ℃时进入盛花期;日平均气温22~24 ℃时花朵才能坐果;花粉发芽最适温度为27~28 ℃,花期平均气温低于22 ℃则不利于坐果。2012年6月上旬最高气温30 ℃、最低气温只有12 ℃、旬均气温21.30 ℃;6月中旬最高气温32 ℃、最低气温只有11 ℃、旬均气温22.05 ℃;6月下旬最高气温33 ℃、最低气温15 ℃、旬均气温21.95 ℃,枣树的整个开花期日平均温度明显都低于或稍高于22 ℃。村里的枣树和向阳地枣树枣结得好、着风地枣树和背阴地枣树不结枣就能说明这个问题。

  1.2绿盲蝽、桃小、枣黏虫危害

  绿盲椿象又名“小臭虫”,主要以成虫和若虫刺吸为害枣的幼芽、嫩叶、花蕾、花蕊及幼果。当气温达到20~30 ℃时,非常适宜其生长和繁殖。因其虫体较小,体色与叶色相近,在田间不易被发现,而且其一般在夜晚或清晨上树为害。因此,好多枣农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枣花已经没有了,严重影响枣果的产量和质量,甚至造成绝收。桃小、枣黏虫的危害主要是使坐了果的枣树虫果率高,今年全县因这两种虫减产达到30%。

  1.3不科学施肥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以来,临县枣树迅猛发展。枣农对枣树施肥由原来的环状穴施、环状沟施也全部改变成地面撒施,以前环状穴施和环状沟施施肥深度至少在20 cm以下,而地面撒肥后再耕过,肥只是在地面以下6~10 cm土里。由于临县春季很少降60 mm以上的雨,施在地面以下6~10 cm土里的肥很难下渗到枣树的主要根系发布层(一般地面下20 cm以下),枣树的根系有向肥生长的习性,于是,熟土层以下的根系也就翻到地表层来吸收肥料。这就是这几年为什么耕枣树地时很容易把枣树根拽起来的根源。由于枣树的根系分布浅了,枣树开花期往往是一年里最干旱的时期,干旱使得分布浅的根系失去吸收水分和营养的能力,而此期却又是枣树需肥水最强烈的时期,最终导致的后果就是枣树“无可奈何花落去”。

  2应采取的措施

  2.1深施肥

  春季进行环状穴施复合肥时深度至少达到20 cm以下,秋季环状沟施农家肥时施肥深度达到40 cm以下。肥施深,枣树根扎的深,有利于增加枣树的抗旱能力,提高坐果率。

  2.2加强病虫害防治

  在枣树发芽前,刮除老翘皮,彻底清除园内的枯枝、烂果及杂草,并剪除有卵残桩,带出园外集中烧毁。尔后(清明后)喷施1遍3~5 °Be的石硫合剂,可有效降低虫卵基数和虫卵的孵化率。4月中、下旬至5月上、中旬是防治绿盲椿象越冬代若虫的关键时期,此期要每隔5~7 d喷1遍药。适宜的药剂有:一窝端或杀绿盲蝽1 000倍液,打蝽1 200倍液,击亚特3 000倍液,90%杜邦万灵粉4 000倍液+赛特生1 500倍液或10%吡虫啉1 500倍液等。并做到以上药物交替使用,以提高防治效果。对于

  桃小,在地面封冻前浅翻树盘,把树干为中心直径2 m范围的部分土翻过来,破坏越冬茧的越冬环境,能冻死一部分越冬茧及其他地下越冬虫蛹。4月中旬树盘覆盖地膜,用土压严可阻挡羽化的成虫飞出产卵。或当出土幼虫达5%时,开始地面施药,将越冬幼虫毒杀于出土过程中,常用药剂:800倍48%“天剑5号”(毒死蜱),200倍25%辛硫磷微胶囊剂,200倍50%地亚农乳剂等药液。亦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或3%地亚农颗粒剂,均匀撒于树盘中,用量每667 m2用7 kg。无论采用那种方法,施药后都应浅锄,锄后或盖土或覆草,以延长药剂残效期,提高杀虫效果。树上喷药要根据测报结果,发现少量成虫时开始喷洒1 500倍25%天达灭幼脲3号或2 000倍天达虫酰肼药液,每10~15 d一次,连续喷洒2~3次,杀灭虫卵及初孵幼虫。

  2.3喷洒赤霉素

  在枣树盛花期对着风地和背阴地的枣树喷洒两次赤霉素(复方九二〇)加尿素(15 kg水加复方九二〇1支、尿素50 g),可显著提高坐果率。

相关阅读

2月24日,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广西开展现代生态畜牧业发展调研。于康震强调,畜牧业转方式调结构要坚持因地制宜、农牧结合,走生[详细]
章丘市三措并举推动现代农业高效发展。一是夯实基础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7.2万亩。二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利用二维码技术,加[详细]
云南省富宁县结合蔗糖产业大县建设,先后从省农业科学院甘蔗研究所引进21个冷凉地区甘蔗品种在海拔1300米的地区进行试验种植。历经三年风、霜、雪、冰雹尤其2013年冬季三次雪[详细]
近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国际水稻研究所、华大基因联合开展的3000株水稻基因组项目研究第一阶段完成,该项目3000株水稻基因组序列已正式发布,并向全球植物育种学家和科学家免费[详细]
今年小春播种急时,生长期间,光温水较好,没有发生大范围的干旱及低温冻害,加之各地狠抓以肥水为主的田间管理和病虫防控,预计今年夏粮食将再获丰收,实现十三连增并再创历史新[详细]
中国时刻网 - 中国互联网综合新闻门户 网站简介 法律顾问 维权指引 免责声明 联系我们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