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分析师认为,Model 3将成为这份财报的重中之重;特斯拉交付和营收很有可能超预期,而EPS可能不及预期,“烧钱”也将加速,特斯拉股价将在该情形下上涨4-5%。
万众瞩目的“烧钱机器”特斯拉,要发财报了。
周三美股盘后,特斯拉将发布一季报,并在北京时间5月3日06:30开展财报电话会议的问答环节。根据各第三方机构预期,特斯拉一季度营收将在31-34亿美元;经调整后每股亏损3.2-3.5美元,而在去年同季度,这一数字为亏损1.33美元。
分析师认为,对特斯拉股价而言,交货和“烧钱”的情况比营收和利润指标带来的影响更大。本次发布的财报中,交付和营收很有可能超预期,而EPS可能不及预期,“烧钱”也可能加速,特斯拉股价将在该情形下上涨4-5%。
TD Ameritrade首席市场策略师JJ Kinahan分析称,Model 3将成为这份财报的重中之重,“Model 3耗费的生产时间比特斯拉预计的更久,分析师越来越担心这家公司是否需要进行额外融资。”
(图为各第三方机构对特斯拉一季度财报的预测,来自SeekingAlpha)
财报将如何影响股价?
SeekingAlpha独立分析师Kwan-Chen Ma援引Earnings Whisper数据称,投资者认为特斯拉盈利很可能超预期。根据历史经验,在交付和营收超预期,而EPS不及预期,“烧钱”加速的情况之下,预计特斯拉股价将上涨4-5%。
Ma认为,最理想的情况莫过于交付、营收、EPS均超预期,且烧钱速度放缓,这种情况下特斯拉股价将飙升8%,最差的情况则反之。交付、营收超预期,EPS不及预期,烧钱加速的情况最可能发生,这将带动特斯拉股价上涨4.87%。此外,交付不及预期、营收和EPS超预期,烧钱速度放缓的情况则不太可能出现,该情况下特斯拉股价可能下挫0.83%。
(图为特斯拉一季度财报数据对股票价格影响的预测,来自SeekingAlpha)
该独立分析师表示,考虑到特斯拉独特的业务模式,该公司是否有能力扩大生产规模,并获得足够资金支撑生产过程就成为投资者关注的重点,因此对特斯拉股价而言,交货和“烧钱”的情况比营收和利润指标带来的影响更大。
Ma总结了过去36个季度中特斯拉财报数据,以及当季财报发布后5天中股票的走势。若交付超预期,股价可上涨4.45%。营收与利润指标中,投资者更为关心营收情况,若该指标超出预期,可带动股价上扬1.64%。
(图为特斯拉财报数据对股票价格影响的总结,来自SeekingAlpha)
就分项指标而言,汽车的生产和交付是特斯拉的“克星”,有必要回顾一下特斯拉在四月初透露的一季度生产和交付情况。今年一季度,特斯拉共生产34494辆新车,环比增长40%,产能为史上最高。其中包含24728辆Model S与Model X,以及9766辆Model 3车型。
当季,特斯拉共交付新车29980辆,该数字与该公司公布的2017年四季度数据相当。其中,11730辆为Model S,10070辆为Model X,8180辆为Model 3车型。
Ma认为,特斯拉经常会出于价格和税务的目的“管理”交货情况,所以实际交货比生产更能影响该公司股价的走势,经测算,2018年一季度交付情况有望“超预期”。
至于被外界诟病的“烧钱”,Ma认为,“烧钱”不怕多,对特斯拉而言,自由现金流的突然增加给股东传递的并不一定是正面信息,以下三种情况都不应该被视为一家正常公司的“正常”活动:
对于一家每年需要烧掉30-40亿美元现金的公司来说,“烧钱”数额骤降,而收入没有增加,这只可能意味着公司陷入生产环节困境,正常运营已经遭到延迟。
或者正如部分批评人士预测的那样,短期内为了避免再次融资,特斯拉只能选择阻挠生产。此外,也可能存在将其他非运营现金流用于运营的情况。
市场在如何下注?
Thinkorswim平台的指标显示,期权交易者已经押注特斯拉股价将上涨/下跌6.2%。截至5月1日上午,隐含波动率所处百分位为66%。
据Kinahan观察,在5月4日到期的每周到期期权的短期交易中,行权价格在300和310美元的看涨期权交易最为活跃,看跌期权交易中,行权价格在280和290美元的交易最活跃。
而在5月18日到期的每月到期期权的交易中,行权价格在300和320美元的看涨期权交易比较活跃,行权价格在280和290美元的看跌期权交易同样活跃。
截至5月1日收盘,特斯拉股价报299.92美元,上涨2.05%。
特斯拉究竟有多“烧钱”?
分析师预计,特斯拉一季度“烧钱”程度将甚于四季度,彭博更是警告,除非车辆生产出现转机,或有新的大笔资金注入,特斯拉将在年底之前烧光资金。
据彭博测算,特斯拉平均每分钟烧掉6500美元。最近三个季度中,特斯拉的自由现金流一直为负数。2016年底到2017年,特斯拉每季度的负自由现金流量至少有5亿美元。(华尔街见闻)
相关阅读
最新阅读
中国时刻网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国时刻网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